最新目录

深层展示当代中国学术景观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深层展示当代中国学术景观。周慧敏伴随着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西学东渐,中西互动,中国传统学术处于激烈震荡和巨大变革之中。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也走

国深层展示当代中国学术景观。周慧敏伴随着近代中国的现代转型,西学东渐,中西互动,中国传统学术处于激烈震荡和巨大变革之中。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也走过了六十余年发展历程。大江东去,逝者如斯。时间长河的冲刷使得哲学社会科学每一门类、每一学科的纵深推进,既呈现出各自独特的学科谱系与思想景观,又形成了承前启后、绵延不绝的发展脉动。对这一发展历程进行深刻的梳理和检审,不仅是对媾览群书2012/03历史与现实的总结,也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动力。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经三年寒暑,策划、编辑出版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丛书(以下简称《丛书》),首批推出12册。这套《丛书》是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一次集中展示和庄严巡礼,它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首先,《丛书》以宏大的学术气魄成为众多学科研究水准的集中展示。这套《丛书》主要涉及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二级学科,几乎囊括了当前学者所从事的学术研究的方方面面。涉及史学、考古学、文艺学、哲学、美学、宗教学、逻辑学、法学、教育学、民族学、经济学、国际政治学、国际关系学、敦煌学、语言学、简帛学等不同的学科和研究领域,内容丰富,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总体研究状况,甚至当代中国徽学研究、当代中国民俗学研究等较为新兴的学科领域等也包括在内,例如,纳入出版规划,即将推出的栾成显的《当代中国徽学研究(1949-2009)》。徽学作为传统学术,源远流长,但是作为一门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则是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兴起的。该著对徽学兴起的历程与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回顾与总结,阐述徽学学科的理论构建,全面i平介徽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并将在多学科研究的视野下揭示徽学研究的价值,展望徽学研究的未来。这样,就为徽学这样一门传统学问走向现代学科体系和现代学术话语奠定了基础。其他新兴学科的专著,多与此类似,这就使《丛书》以一种广备博览的方式对当代中国的学术发展的状况作了总体呈现。其次,《丛书》以独到的理论视角成为学科发展和思想谱系的深刻总结。《丛书》中每一本具体著作的内容,都侧重学术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史。每部著作都是关于当代重要学科门类学术思想发展、演变历程、研究进展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性成果。例如陈众议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一方面按语种梳理了60年外国文学的翻译、研究情况;另一方面,围绕研究中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与反思。该著提出,综观60年外国文学研究,不能不承认两个主要事实:一是前“十七年”基本上沿袭了苏联模式,却对西方文学及文化传统有所偏废;二是后三十年“乾坤倒转”,西方文学的大量涌入不仅空前地撞击了中国文坛,而且为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提供了某种先导作用。这体现在:(1)没有外国文学井喷式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中国文学就不可能迅速告别“伤痕文学”,衍生出“寻根文学”和“先锋文学”;(2)没有外国文学理论狂飙式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中国文学就不可能迅速摆脱政治与美学的多重转型,并率先进入“全球化”与后现代的狂欢,演化出目下无比繁杂的多元色彩。但是,这一时期的外国文学研究明显套用了西方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本该坚持的优良传统与学术范式;从而,饥不择食、囫囵吞枣、盲目照搬、泥沙俱下的状况所在皆是。这样就既从总体上总结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又没有忽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这一意义上讲,《丛书》的推出会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与提高作用,同时也将成为相关学术领域重要的史料文献或教辅教材。第三,《丛书》以集贤汇智的强大学术阵营成为表达当代中国学术思想的巨大场域。这套丛书的作者涵盖张卓元、王字信、江蓝生、江怡、王逸舟、卓新平、郭齐勇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均为国内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在本学科领域长期躬耕,学有专长。他们不但长期从事该学科的专业研究,而且对学科的发展历史、规律、方法论、价值观等形而上层面的思考也多有心得。这套《丛书》都是作者长期以来对学科的跟踪研究的辛勤结晶,凝聚着他们潜心学术研究的心血和智慧。卓新平在《丛书》的发布会上曾说:《当代中国宗教学研究》有着强烈的ChineseBookReviewMonthly2012/03国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0/1216/400.html



上一篇:“学术评价与当代学术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
下一篇:外国文學中的学院派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