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楚 图 南 散 文 创 作 研 究

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楚图南(1899—1994),云南文山人,国内外知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书法家、民间外交家、教育家。楚图南在一生中写了许多散文,主要编录于《楚图南佚文集》《楚图南集》《楚图

楚图南(1899—1994),云南文山人,国内外知名的作家、文学翻译家、书法家、民间外交家、教育家。楚图南在一生中写了许多散文,主要编录于《楚图南佚文集》《楚图南集》《楚图南著译选集》等书籍中,较为集中的散文集是《悲剧及其他》《旅尘余记》《难忘三迤》。楚图南的散文内容涉及范围广泛,本文从主题的多样性、选材的生活性、语言的质朴性阐述楚图南的散文创作。

一、主题的多样性

楚图南的散文内容广泛是他为民、 为社会奔走的一生和他的写作主张随兴而写、随兴而止的真实写照。这些真实写照折射出他的散文主题的多样性。

1.人文社会主题

楚图南的散文记录了楚图南所生活的时代民风民俗、国家灾难,正如其在《刁斗集》校毕附记中所说:“从这些零乱的文字看起来, 好像世界的一切的矛盾, 都表露在我身上了。”[1](205)这些矛盾就构建成了楚图南散文的人文社会主题:民风民俗及国家灾难。

(1)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的主题指的是展现地方生活、习惯等的主题,楚图南的散文中展现民风民俗的散文篇章随处看见。具有代表性的是《村子里的疾病和瘟疫》。它真实描绘了在抗战时期,劳动人民经济收入低,思想意识低下,药品匮乏之下,一旦人生小病了就用土法子治病,“村人们喝凉水, 最易患的疾病,是所谓的痧症。突然发烧,肚子绞痛,重者甚至于呕吐,出冷汗,满地打滚。他们的治法,则是用小铜钱、在脖子或肩背上刮。或用针戳手肘弯处的青筋,从那里放出紫血来”。而生大病时则使用地方巫术来治病,“病重不治, 则用稻草扎五个小人,用五色旗帜之类,烧香,浇水饭,送之桥头,或路边。也有用鸡蛋叫魂的。疾病再加重或死亡,则又盛行走阴,或关魂”[2](36)。

(2)国家灾难

国家灾难主题主要是指旧制度、战争让国家、人民自然处于灾难之中。楚图南早期生活的时代, 国家灾难随处可见。最具代表性的是《死在路边的战士》,写出了人命在战争面前是渺小的, 随时可能死亡, 死后又可能成了动物的食物。“两个人将死了的尸体,拖到后山上去了。但有时因为还要忙着赶路,或追赶前面的部队,也就埋葬得并不深。此后即接着几夜总是碧鸡关山前山后饥狼的号叫, 如同哀哭一样”。接着写出底层人在战争面前没有选择的权利,连“十分幼年”也被逼去当兵。“最后也有时见部队里掺杂着十分幼年的学兵。穿着不称身的宽大的军服, 也背负着小小的背包。走着,走着,一面似很吃力地爬着山道,一面连连挥手抹着额角上如水一样的汗滴”[2](13)。

2.地域自然主题

这里主要从楚图南散文主体描绘的地域云南和河南的自然和景观来区分。写下这两地域自然主题时,楚图南的处境是不一样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楚图南的地域自然以写景为主,但在景中又融合了楚图南当时的情感。

(1)云南的自然主题

楚图南写云南自然主题时处于抗战时期, 看到人民因为战争处于灾难之中。所以,景是被战争蹂躏的景。如《记碧鸡关》“这里的山灵,也似乎和这里的人们,分享了所有的人间的灾难和不幸,譬如街头小山上的一所碧鸡寺,不仅是房屋都已倒塌得不堪,而寺里的神像,如后殿的观音、灵官、火神之类,也都是肢体断残,如哪里逃来的无助的难民一样,在沉默中,似乎只有从旧瓦和漏屋中透进来的星光和月光。才看到了他们的苦难和不平”[2](4)。在战争中大到社会和自然环境,小到人和景观都无法避免灾难和不幸,战争呈现给人的是苦难和不平。

(2)河南的自然主题

楚图南写河南自然主题时期, 是他到开封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短暂失去联系的时期,心中有孤独、压抑。在《铁塔》中写了自己的孤独“如同行脚僧一样到了开封了。但心情并不如僧人一样空无而平静,正相反,还怀着多少世俗的爱恋和仇恨,和火山岛一样的罢。所以到了这里以后,每天总是觅一个静宁而空旷的地方,要埋葬了自己的不祥的心情,或者说要平息了自己的胸中的火焰,这样我遂得到了铁塔,并在这里度过了我的多少寂寞、孤独而沉默的时光”[1](263)。

二、选材的生活性

选材的生活性主要指,选材的真实和选材的随兴。因为选材真实是源于生活的真实, 选材的随兴是源于生活的阅历和生活的情感。

文章来源:《外国文学研究》 网址: http://www.wgwxyjzz.cn/qikandaodu/2021/0219/456.html



上一篇:日本文学作品汉译中的译注研究
下一篇:跨学科视域下文学—传播学研究的三个维度

外国文学研究投稿 | 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 外国文学研究版面费 | 外国文学研究论文发表 | 外国文学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外国文学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